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6月1日在京舉行。中宣部副部長、中央網信辦主任、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在啟動儀式上向少年兒童致以節(jié)日的祝賀,呼吁全社會攜起手來,大力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識、有文明的網絡素養(yǎng)、有守法的行為習慣、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新一代“中國好網民”.(6月1日新華網 )
做中國好網民,人人有責!培育新一代中國好網民,是家庭、學校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,時不我待,勢在必行!
“中國好網民”的提出是時代發(fā)展的需要。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把依法治國列入中央全會主要議題,在會議結束后不久,中央網信辦就舉辦了“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”座談會。正是在這次會議上,中宣部副部長、中央網信辦主任、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提出了加強網絡立法、網絡執(zhí)法、全網守法,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建設,實現網絡健康發(fā)展、網絡運行有序、網絡文化繁榮、網絡生態(tài)良好、網絡空間清朗的目標。網絡世界要有法可依,在這個基礎之上,有堵有疏、從嚴執(zhí)法,最終推動和引導網民遵法守法,實現從“中國好公民”到“中國好網民”的身份轉變。
科技改變生活,網絡影響人生,在嶄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,廣大青少年上網問題不容回避。截至2014年4月,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8.48億戶,手機網民規(guī)模達5億,占總網民數的八成多,手機保持第一大上網終端地位。我國移動互聯網發(fā)展進入全民時代。未成年人上網問題日益凸顯。 少年兒童是“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”,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。資料顯示,城市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超過92%,農村未成年人普及率超過80%.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越來越低,6歲以下上網人數占3.3%,這些孩子上網的原因基本是查找學習資料、玩游戲等。國內超過70%的中學生1周至少上網1次,其中將近20%的中學生每次上網時間在3小時以上。有人形象地把199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叫“網上原住民”,這個群體對網絡的依賴程度非常高,如果他們的網絡安全意識抓好了,整個國家的意識也會增強。
“六一”國際兒童節(jié)到來之際,國家主席習近平深情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今天做祖國的好兒童,明天做祖國的建設者。去年五四青年節(jié),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大學考察,他說“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?!睆娬{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時期,要開好頭、起好步。“中國好網民”的培育也是一樣,少年兒童正處于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,可塑性極強,如果不從青少年時期,不從娃娃抓起,一旦價值取向形成,再要改變將事倍功半。
梁啟超在《少年中國說》中曾經發(fā)出振聾發(fā)饋的呼聲--“少年強則國強!少年智則國智!少年雄于地球,則國雄于地球!”國家的未來在青少年,網絡的未來也在青少年。有什么樣的青少年,就有什么樣的網絡;有什么樣的青少年,就有什么樣的未來。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學習、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與此同時,網絡虛擬空間紛繁蕪雜,對于心智發(fā)育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來說,還需要家長、學校和社會給予更多正確地引導,幫助其“適度用網、健康用網、安全用網”.青少年不應成為網絡空間的受害者,而應該在全社會的呵護下,成長為傳播“網絡空間正能量”的新興力量。
我們欣喜地看到,網絡安全問題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。2014年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直接參與人數超過2000萬、信息覆蓋近5億人,掀起了全民“共建網絡安全、共享網絡文明”的熱潮。現代社會人們在網上交流、交往、交易,話在網上說,錢在網上花,事在網上辦,已經成為一種習慣、一種常態(tài)。同時,網絡安全問題也相伴而生,網絡攻擊、網絡恐怖等安全事件時有發(fā)生,侵犯個人隱私、竊取個人信息、詐騙網民錢財等違法犯罪行為依然猖獗,網上黃賭毒、網絡謠言等屢見不鮮,已經成為影響國家公共安全的突出問題,人民群眾對打擊網絡有害信息和不法行為的呼聲非常強烈,維護網絡安全迫在眉睫、刻不容緩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工作,強調要加強全黨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培養(yǎng),發(fā)動全社會參與維護網絡安全,培育“中國好網民”.
對于廣大少年兒童來說,增強網絡安全意識、普及網絡安全知識、提高網絡安全技能,時不我待,勢在必行。少年兒童涉世未深,缺乏社會經驗,非常容易受到網絡違法犯罪分子的侵害。網絡安全方面最大的風險是沒有意識到風險,網絡安全隱患并不遙遠、就在身邊。 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在享用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,也要同步掌握相應的網絡安全防護技能,不輕易下載來路不明的程序,不隨便轉發(fā)有害信息,注意保護個人賬號和密碼,及時更新應用程序補丁,改變不健康的上網習慣,讓網絡不法分子無機可乘。
在全面建設法治國家的大背景下,廣大青少年要學法、知法、守法、用法,樹立法治意識,做符合現代法治社會要求的“中國好網民”.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,法律底線不可逾越,網下不能做的事網上同樣不能做。要用法律的尺子來衡量自己在網上的言行,講誠信、守秩序,自覺學法、遵法、守法、用法,筑牢網絡安全的法治屏障。要增強網民主人翁意識,網上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網絡安全要求,在自己維護網絡安全的同時,還要帶動家人、同事、朋友,共同維護身邊的網絡安全。
學校是打造新一代“中國好網民”的主陣地,學校在推動青少年爭做“中國好網民”的工作中責無旁貸。廣大青少年正處于長知識、長身體的人生“黃金時期”,校園生活是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,爭做“中國好網民”,要從校園開始,學校要教育引導學生盡量不帶手機進校園、進課堂,上電腦課要“綠色上網”.各級教育部門要大力推動網絡安全知識進校園、進課堂、進教材、進頭腦,開展課程教育、技能培訓、安全競賽、公益活動,使孩子們從小學安全、知安全、懂安全,養(yǎng)成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。要開展“護苗”、“凈網”等專項行動,鏟除淫穢色情、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,為青少年成長營造清朗、健康的網絡空間。
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?!睆V大家長朋友要做孩子的表率,拒絕“低頭族”,盡量做到在家不玩手機、在輔導孩子功課時不玩手機,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,身體力行,實踐“中國好網民”的鄭重承諾。全社會也要大力營造人人爭當“中國好網民”的良好氛圍,網吧要嚴格執(zhí)行有關未成年人上網的規(guī)定,互聯網文化企業(yè)要多生產健康向上的網絡產品,為廣大青少年提供有營養(yǎng)的精神食糧,為新一代“中國好網民”的誕生打好基礎。
總而言之,國家的未來在青少年,網絡的未來也在青少年,不要讓網絡成為青少年的“精神鴉片”,不要讓“網絡毒品”繼續(xù)泛濫!“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,關愛青少年,服務青少年,引導青少年,培育造就新一代的”中國好網民“,傳遞正能量,共筑中國夢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