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天津港“8·12”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大火災爆炸事故發(fā)生已經5天了。幾天來,從中央領導到社會各界,都在關注著、牽掛著天津。肆虐的火焰吞噬了生命和財產,也灼燒著人們的心,輿論場滿是對慘烈悲劇的震驚、對救火英雄的痛惜,更有對搶險救援、善后處置的關切與追問,也有一些質疑和傳言。
事故發(fā)生3天之內,習近平總書記連續(xù)兩次做出重要指示,要求全力救治傷員,嚴查事故原因,嚴肅查處事故責任人,強調要牢固樹立安全發(fā)展理念,堅持人民利益至上,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,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,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(fā)生。繼13日劉延東、郭聲琨等領導同志急赴現(xiàn)場指揮救援、慰問傷員之后,李克強總理16日代表黨中央、國務院,代表習近平總書記趕赴天津,看望慰問消防隊員、救援官兵和傷員及受災群眾,部署下一步救援救治、善后處置和安全生產工作。
面對這場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事故,中央的態(tài)度是明確而堅決的,嚴查嚴辦是確定無疑的。周永康、徐才厚、郭伯雄、令計劃這樣的大案都要一查到底、公開處理,還有什么必要對一起安全事故有所保留和隱瞞?又怎么可能“官官相護”?想明白這一點,就會知道有些疑慮是多么沒有根據、沒有必要。
只是,這起事故的處理難度,顯然超出了我們的經驗。無論是救援人員,還是采訪記者、化工專家都承認,天津港“8·12”特大事故的燃爆現(xiàn)場具有高度復雜性,即便5天過去,前方還不能夠宣布現(xiàn)場險情已經完全排除,相關事故原因也未能拿出階段性調查結果。燃燒、爆炸往往會徹底破壞現(xiàn)場,此類事故的具體原因,調查難度極大,注定需要較長的時間,心急是沒用的。
越是復雜,越容易引起輿情的關注甚至揣測。事故面前,及時發(fā)布事故處置信息,并不比灑向火場的滅火劑次要。公眾對事故信息的需求,是與事故的嚴重性和復雜性成正比的。越是嚴重復雜的事故,越應該公開透明地發(fā)布信息,否則就容易發(fā)生“次生輿論災害”,造成輿論上的被動,惡化事故處置的輿論環(huán)境,甚至給救援、調查、善后等實際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。
應該坦承,作為權威信息的提供方,我們的政府部門總想在把情況搞清楚、把證據搞確鑿后再向公眾發(fā)布信息,這與公眾特別是輿論對事故信息的急切需求有明顯落差。這個時候,最需要的是相互理解:政府要充分理解公眾的信息需求,尊重公眾特別是事故中受傷害人及其親屬的知情權,隨事故處置進程及時發(fā)布信息,讓事故處理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進行,堅決改變那些已經不合時宜的舊觀念、舊做法;公眾輿論對政府的謹慎和鄭重其事也應給予理解,尤其應充分相信政府是想把事情辦好的,一味的質疑和否定并不是一種理性的態(tài)度。
事故具體原因調查難度大、需要時間長,并不意味著一切都可慢慢來。有些情況,如涉事企業(yè)是否違規(guī)違法、政府有關部門監(jiān)管是否到位等,是可以較快查明的,這就不能等。當然,政府所提供的信息和對輿情的回應,應當以實事求是、經得住考驗為第一要求,不能迫于輿論壓力而倉促言事。政府希望發(fā)布的、老百姓希望了解的,都應是負責任的、經得起檢驗的信息。
政府部門希望盡量提供確鑿的信息,公眾和媒體希望及時了解更多情況,兩種懷著同樣目的但處于不同境遇的力量,如何形成應對突發(fā)事件的合力?這是信息時代的新考題。當此之時,救援還在繼續(xù),確定人員傷亡情況還在緊張進行。當此之際,信任最為寶貴,我們需要成為一個“信任共同體”,天災人禍我們一起面對,不要被各種“負面猜想”牽著鼻子走。